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人們接受自殺迷思的原因 

‧可以免於陷入潛在的災難情境 

‧可以推卸責任給其他人或事 

‧可以使自己理所當然地[無所事是] 

‧可以使我們不必採取行動或接觸自殺者 

‧可以使我們保持禁忌且不避與自殺者溝通 

‧可以不僅保持禁忌且與他人劃清界線 

‧可以使我們對自殺者繼續保持宗教,法律,道德,哲學的制裁或譴責 

‧可以為自己創造無事的假象 

‧可以因無法介入幫忙而免於可能變成倖存者 


 

常見的迷思

通常會談論自殺的人不會去做?面對可能自殺的人最好不要和他討論自殺的問題?自殺傾向是遺傳所造成?想自殺的人都有精神方面的問題?自殺與氣候有關?
自殺普遍發生在低社會經濟地位團體?大部分自殺的發生先前沒有徵兆?自殺的人都是真的想死的?人一旦有自殺的行為,就會一直自殺下去?自殺者很少尋求醫療協助?
一旦自殺危機消除後,就不會再有自殺危機?有藥癮或酒癮的人因為情緒有宣洩的管道,自殺的可能性較低?只有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可以預防自殺?提出自殺防治就表示【我們出問題了】?發生自殺或公開自殺事件就會被貼上標籤?

 

迷思1:

通常會談論自殺的人不會去做? [我去死算了] 、 [我真希望我死了] 、[我想從樓上跳下去] 
事實是:
認真談到自殺的人真的會去做,老是說到自殺對未來沒有希望等都是需要嚴肅對待的預兆,根據研究(Giovacchini,1981)有60%自殺的人都曾先有口頭表示想死。這也許是一個絕望中呼救的吶喊 。
----------------------------------------------------------------------------------------------------------------------

 

 

迷思2:

面對可能自殺的人最好不要和他討論自殺的問題?你可能會灌輸這個想法在她或他心中 
事實是:
談論自殺並不會灌輸反而有助於釐清他們自殺的想法。
----------------------------------------------------------------------------------------------------------------------

 

 

迷思3:

自殺傾向是遺傳所造成? 
事實是:
自殺並無先天或遺傳的特質,家族中多人自殺可能與其他如社會學習因素有關,表示此家族中的人學習到此種解決問題的模式。 
----------------------------------------------------------------------------------------------------------------------

 

 

迷思4:

想自殺的人都有精神方面的問題?
事實是:
想自殺的人只是壓力超過身心所能負荷的程度,不必然是精神疾病。  
----------------------------------------------------------------------------------------------------------------------

 

 

迷思5:

自殺與氣候有關? 
事實是:
自殺明顯與天氣無關,此迷思是合理化我們所無法操控之事,企圖找到人為以外的因素使我們得以接受自殺,因為一切都是天意。
----------------------------------------------------------------------------------------------------------------------

 

 

迷思6:

自殺普遍發生在低社會經濟地位團體?
事實是:
自殺並無一定的範疇,設定哪一類的人會自殺是一種[ 他們很不幸 ]或[ 愛莫能助 ]的防衛思想。
----------------------------------------------------------------------------------------------------------------------

 

迷思7:

大部分自殺的發生先前沒有徵兆。
事實是:
有80﹪自殺的人會留下明顯的警訊,一些線索是明顯的,一些是難以捉摸的。去學習及認識這些警訊及如何應對是很重要的。 
----------------------------------------------------------------------------------------------------------------------

 

 

迷思8:

自殺的人都是真的想死的? 
事實是:
大部份自殺的人並沒有很堅持想死(非死不可),他們是透過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痛苦(suffering),表示抗議,或傳達求助的訊息。
----------------------------------------------------------------------------------------------------------------------

 

 

迷思9:

人一旦有自殺的行為,就會一直自殺下去?
事實是:
想自殺的人經常只是在某一段時間內想死,如果可以在危機產生的同時,得到適度的支持或扭轉,他們未必一定會一直想死。 
----------------------------------------------------------------------------------------------------------------------

 

 

迷思10:

自殺者很少尋求醫療協助? 
事實是:
超過半數的自殺者曾在自殺六個月就尋求協助,但醫生很難從病人身上得到完整的資訊。誤以為自殺者不願就醫反而會耽誤救助時機。
----------------------------------------------------------------------------------------------------------------------

 

 

迷思11:

一旦自殺危機消除後,就不會再有自殺危機?
事實是:
當一個人的情緒或行為稍有起色時,可能意味著已經度過自殺的猶豫期,已經結束的自殺的焦慮,其實下一個決定就是去自殺。 
----------------------------------------------------------------------------------------------------------------------

 

 

迷思12:

有藥癮或酒癮的人因為情緒有宣洩的管道,自殺的可能性較低? 
事實是:
這是調適不良的徵兆,反映出受挫的感覺,當酗酒,吸毒或其它行為無法平息內在傷害時,自殺會緊接著而來。 
----------------------------------------------------------------------------------------------------------------------

 

 

迷思13:

只有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可以預防自殺? 
事實是:
所有具愛心介入預防工作者都可以預防自殺,包括家長、學生、老師、學校護士、學校職員、鄰里長等等皆可成為自殺防治的工作者。
----------------------------------------------------------------------------------------------------------------------

 

 

迷思14:

提出自殺防治就表示【我們出問題了】? 
事實是:
若無預防措施才會真的出問題,教育訓練工作不僅可以預防,還可以打破錯誤的迷思。 
----------------------------------------------------------------------------------------------------------------------

 

 

迷思15:

發生自殺或公開自殺事件就會被貼上標籤? 
事實是:
遮掩事實將使問題不明或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公開與坦承才能面對問題的所在,為自殺防治建立有效的處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