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心理師文章】在疫情升溫之下的平常心

                                               諮商心理師 劉瓊珊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
摘要 (擷取內文300字以內):
        最近的你還好嗎?這句話有沒有常常拿來問自己呢?
在2021年經過疫情最嚴重的三級警戒,無論是海內外的疫情新聞,有沒有讓你不自覺得焦慮,不只擔心自己的健康,也煩惱起未來的生活環境呢?
若你此刻正因疫情而難以安穩,出現想法悲觀,甚至情緒沒來由的緊張、不安或低落,建議可思考一些問題,幫助自己找回理性思考,穩住情緒:
1.分辨不可掌控、部分掌控、可掌控的生活情境、
2.在生活圈劃分出感到安心的空間、
3.運用自我安撫的內在對話、
4.練習與人情緒連結。
當越能釐清上述的狀態,對疫情引發的內在狀態充分了解與覺察,增加疫情之下的自我照顧,降低內在焦慮,便能以平常心應對Covid-19下的後疫情時代。
 
內文 (800-1200字以內):
        最近的你還好嗎?這句話有沒有常常拿來問自己呢?在2021年經過疫情最嚴重的三級警戒,無論是海內外的疫情新聞,有沒有讓你不自覺得焦慮,不只擔心自己的健康,也煩惱起未來的生活環境呢?此刻,給自己一分鐘的時間,想想在2021的這一年多來,你曾有大量採購口罩、酒精嗎?或者看到新聞報導某商品的瘋搶,也會讓你忍不住想要跟著去搶購嗎?
        當我們面對生活漸漸失去掌控感時,特別是無法由自己控制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得產生焦慮,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之下,它代表的是健康的威脅,也有可能是生活的極大不便,更多的是對經濟的衝擊,這些焦慮在疫情開始升溫的時刻,都會漸漸地從一開始的急性焦慮形成了慢性的焦慮,心理壓力的感受亦然,當隨著疫情的相關新聞反覆被報導,特別是屢屢破百的本土個案人數,是否引起你的焦慮感呢?覺察一下,看到這類資訊時,你會做些甚麼來因應自己的焦慮呢?
這裡所說的焦慮是一種基本情緒,一種讓我們不平靜的感受,擔憂、緊張不安、無法放鬆,在疫情之下你會怎麼安頓自己的焦慮,保持平常心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所說的平常心不是一種對疫情升溫之下的麻木感,而是一種即使知道外在環境的不平靜,而我們仍能盡量的讓自己練習平靜內心,保持對生活的動力與持續做好個人防疫,並把焦點放在該專注的事物上,若你此刻正因疫情而難以安穩,出現想法悲觀,甚至情緒沒來由的緊張、不安或低落,建議可思考一些問題,幫助自己找回理性思考,穩住情緒:

  1. 分辨不可掌控、部分掌控、可掌控的生活情境:
當疫情之下生活開始出現不可掌控的一面,有時候我們會覺得這種不可掌控感會擴散在對其他生活面向的感受,而變得受影響,事實上,我們在疫情之下是一部分失去了掌控,練習區分出自己不可掌控、可部分掌控、可完全掌控的生活情境,例如:可完全掌控的是自己的起居飲食,選擇自己在哪用餐或是自煮,不可掌控的是疫情的走向或是疫情的規範,可部分掌控的是選擇從事那些覺得安心的運動,以及兼顧防疫的戶外活動。
 
  1. 在生活圈劃分出感到安心的空間:
花點時間思考目前在你的生活圈中,哪些是屬於你可以感到放鬆、安全的空間,運用正確的防疫觀念,因為當焦慮升高時,我們清潔的頻率有可能也會變得過多而非必要的,過度清潔確實有可能是為了降低內在的焦慮而衍生的行為,因此,降低焦慮的方式是練習採取客觀事實的資訊,而非高頻率的消毒,試著劃分出讓自己能安心的居住空間或是辦公空間,提升自己內在安穩度,不需過分擔心會有染疫的風險,減少會引起焦慮的時刻。
 
  1. 運用自我安撫的內在對話:
當我們被過度渲染的報導新聞資訊引起焦慮時,如何讓自己以平常心能夠因應,維持生活的正常步調,可運用自我安撫的內在對話,問問自己現在的焦慮度有多高,以最低為0,最高為10,來評估自己的焦慮度,目前是幾分呢?評估焦慮度指數之後,再問問自己,目前有哪些讓自己擔心的面向?工作、生活、關係還是希望感,觀察自己的焦慮變化,以及練習接納自己正在焦慮的狀態是重要的,而非忽略它。
 
  1. 練習與人情緒連結:
你會與人討論自己對疫情的擔心嗎?說出來能夠被傾聽是重要的,建立普同感,你會發現你的擔心一點都不奇怪,當我們練習把自己的不安感、焦慮讓我們信任的人看見後並分享自己的想法,與人建立情緒連結,能夠讓我們更有力量面對疫情之下的不安。
 
        當越能釐清上述的狀態,對疫情引發的內在狀態充分了解與覺察,增加疫情之下的自我照顧,降低內在焦慮,便能以平常心應對Covid-19下的後疫情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