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心理師文章】找回心裡的陽光—幫助孩子走出自殺陰影

 
                                                    諮商心理師江琪彬
                                                            昱捷診所
摘要:
人們有天生器質上的差異,人們有天生器質上的差異,可能是遺傳導致,所以對不如意的事比較敏感。當孩子憂鬱,不代表自己是不稱職的父母、也不表示孩子是軟弱的,而是在面對困難引起的複雜情緒時,可以重新學習應對的方法,從而更深的認識自己。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可以有以下的參考做法:一、面對孩子之前,家長先穩定自己的情緒。二、採取主動,用心問問題,學習傾聽。三、腦力激盪想解決辦法,用理性平衡情緒。
 
內文 (800-1200字以內):
媽媽接到曉陽的老師打來的電話,說在曉陽的作文簿上發現曉陽透露出對未來生活絕望的想法,加上最近新聞報導了一兩則發生在校園裡的自殺案件,老師機警地聯絡媽媽,關心曉陽是不是遇到讓困擾的事情。媽媽當下氣急敗壞,已經不可開交的公事再加上兒子的情緒事件,肩上的擔子頓時愈發沉重。事實上自從離婚後,媽媽努力要讓生活持續下去,除了工作和送曉陽上學之外,也沒有其他的休息時間了。
 
我們越來越了解到,憂鬱症常是人們自殺的主因,但是有憂鬱症並不一定會導致自殺。在我們最不願意見到的後果發生前,遭遇困難的人通常會發出各種求救訊號,孩子也不例外。這些求救訊號例如:自傷的行為、開玩笑般地說不想活、甚至透露自殺計畫。如果身邊的親友能夠保持敏銳,與他/她深入一點的談話,讓他能感到關心和支持,再配合醫療資源的運用,通常會逐漸走過危機時期。

一、面對孩子前,家長先穩定自己的情緒 在和老師談過話後,媽媽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和孩子好好的相處,她決定一邊幫自己尋找支持的資源,一邊準備和孩子談談這件事,媽媽知道了,要避免在情急之下,只是責備他,最後又將自己的情緒倒在孩子的身上。
 
二、採取主動詢問,並學習傾聽
媽媽在心理師的協助下,決定學著來和曉陽談談他心裡的沮喪。媽媽沈住氣,才從曉陽口中知道,一向功課頂尖的他,在媽媽和爸爸離婚而轉學後,成績的退步讓他感到自責,好像讓媽媽失望了。媽媽從和心理師談話的過程中體悟到關心和同理心的重要性,直到此時媽媽才發現,自己婚姻的變化對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
 
三、腦力激盪想解決辦法,用理性平衡情緒
母子兩人打開心結後,媽媽也對曉陽說出自己的關心和期待:現在正是新生活的適應期,媽媽知道,需要先關心曉陽在新學校過得好不好、是不是交到新朋友了等等。他們決定以後每星期一起找一天外出運動吃飯,再過一段時間後,也邀請曉陽的同學來家裡玩。曉陽因此感受到,生活總會遇到挑戰,不過也總有調適的辦法。
 
    人們有天生器質上的差異,可能是遺傳導致,所以對不如意的事比較敏感。當孩子憂鬱,不代表自己是不稱職的父母、也不表示孩子是軟弱的,而是在面對困難引起的複雜情緒時,可以重新學習應對的方法,從而更深的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