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心理師文章】想跟孩子談談,卻總是變成嘮叨….

文/廖柔涵臨床心理師

    「我試著關心他,但他一回家就直奔房間…」
    「我什麼都願意跟孩子談,我們家風氣很開放的,但他就是不願意。」
    「講沒兩句,他就感覺我侵犯他的隱私。」
    「現在新聞這麼多情殺或誘拐性行為的案件,我真的很擔心他/她被騙!」 

       以前我們認為在剛成為新手爸媽時,是父母的生活滿意度和情緒降到最低的時候;但最新的研究指出,當孩子到了青春期時,父母的生活滿意度才會降到最低,生活的孤獨感、空虛感及壓力感則會最高。
       這群孩子正經歷著「轉大人」的身心變化,家長經常會手足無措,太過靠近也不對,都不理會也不對… 
       讓我們試著先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特質吧!大致上會有自我中心的特質、自我認同的問題、建立家庭外的人際關係還有對於性和愛的好奇及渴望,而家長可以用什麼方式表達支持呢? 

1.對於性與愛的煩惱,我們文化的家庭通常不會主動與孩子談,但是來自這部分的衝突與煩惱卻是很多,例如:當孩子透過網路看色情網站或從事性嬉戲時,該怎麼辦?              
       建議家長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在生活中直接和孩子討論性與愛的部分,並且提早在正式進入青春期時就該先談談。為什麼呢?因為一到青春期時,孩子正面臨自我認同及和建立家庭外人際關係的議題,當父母詢問愛與性的事情時,經常會讓孩子有被打探私事、被評斷、被禁止的感受。
       有趣的是,研究也證實,父母若比較早和孩子談性行為的事情,這群孩子發生第一次性行為的時間反而會比較晚。

2.持續透過表達關心,但不要過度詢問。關心孩子之前,可以反問一下,這樣的關心是源自於對孩子成長的焦慮,還是想幫忙孩子渡過「轉大人」的關心。        
       建議家長可透過聊聊孩子高興、開心的事情,表達願意分享和支持的意願,建立好親子關係,再逐步的了解孩子生活。例如:若孩子跟朋友出去玩時,家長說:「你跟誰出去?男的女的?幾個人?去哪裡?」,這就是過度詢問的口氣。家長可以先以開放式的口氣表達關心,「你們今天好玩嗎?有什麼有趣的發現嗎?」,先以這種方式建立好親子關係,也許會有不同的收穫。

3.當青春期孩子遇到挫折時,有些人會以發脾氣表達,有些則會以不說話、不溝通表示,有些甚至會以憂鬱、自殘的方式因應壓力。大部分的父母因為愛子心切,會以幫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處理。例如:當孩子因失戀而難過時,父母有可能會說「就跟你說這年紀專心念書就好」、「下一個更好,沒什麼!」;當孩子考試/球賽失利時,有些父母則會幫孩子找出問題並再加強,例如「這次可能是粗心,下次要記得檢查!」。        
       家長們經常會忽略了孩子這時候也許需要的是溫暖的情緒陪伴,可以試著說出孩子的情緒或是專心聆聽孩子的宣洩,等待孩子抒發完情緒後,再試著一起找出解決的方法!這段協助孩子整理自己情緒的過程,未來也會讓孩子遇到更大壓力的時後,學會自我情緒調節的技巧。
       
       青春期的孩子正面臨了身體和心理都劇烈改變的時段,若家長這段時間也能好好陪伴孩子度過,將會協助孩子養成更健全的性格喔!當然,若家長覺得自己無法承受時,也要多跟身邊的家人、伴侶、或是朋友尋求協助和支持喔~

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關心您
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http://www.taipeipsy.org.t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