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心理師文章】讓悲傷化作永恆的念想

 諮商心理師劉瓊珊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
摘要:
        當我們在接觸自殺者遺族時,感受到那份難以用言語或筆墨形容的傷心,那是在日日夜夜中每次想起都會揪心而淚流不止的感受,傷口難癒合,形成了自殺者遺族沉重的悲傷與憂鬱情緒的傾向。在這份悲淒之中自殺者遺族如何慢慢自處與安頓內在呢?除了可尋求心理師提供悲傷治療,並在生活中練習這兩個部分: 1.釐清家人離世的多重性壓力因素;2.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這樣的傷痛或許一輩子都不會消失,只是隨著年年月月,想起自殺離世的家人慢慢地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與理解他(她),試著安頓好自己的內心,讓自己活在當下,懂得珍惜眼前人,也在自己心中念想著離世的家人,願他能夠安息,永遠留在著我們的回憶裡。
 
內文:
「哪一天收到你走了的消息,不留下任何隻字片語,有那麼一瞬間我彷彿聽到自己的內在某一處斷裂的聲音,好像感受不到任何的感覺了,你把所有人的情緒都帶走了。我不記得怎麼微笑,而淚水的開關卻在你離去時緩緩開啟,我們把你的東西都收拾了乾淨,好像不曾存在過一般,因為一看到那些你穿過的鞋就會觸景傷情,就連想為你留下的時間都不被允許的丟棄,我在時間的洪流裡試著哀悼你的離去。」
    這段描述當我們的重要他人自殺過世後,自殺者遺族在生活中,一開始失落的悲傷會讓我們不斷地在腦海重複播放過去與他(她)生前最後的互動場景,面對家人自殺離世的狀態,是難以言喻的疼痛以及不斷浮現的懊悔與自責的感受。在一個家庭裡的自殺者遺族,可能都承載著這份傷痛與自責,責備自己當時輕忽了他(她)將去自殺的線索,怨自己也許在家人離世前作錯了什麼或說錯了甚麼話,怪他(她)作了最極端的選擇。
當我們在接觸自殺者遺族時,感受到那份難以用言語或筆墨形容的傷心,那是在日日夜夜中每次想起都會揪心而淚流不止的感受,傷口難癒合,形成了自殺者遺族沉重的悲傷與憂鬱情緒的傾向。在這份悲淒之中自殺者遺族如何慢慢自處與安頓內在呢?除了可尋求心理師提供悲傷治療,並在生活中練習這兩個部分:
 
1.釐清家人離世的多重性壓力因素:
    在悲傷發生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會尋找一個主要原因來作為解釋負面事件發生的因素,但事實上,一個自殺傾向者在生活中不論從早期經驗到現在,從家庭、人際、職場關係、親密關係中,有太多層層疊疊交錯的因素影響著一個人的情緒、認知、生理、行為,我們發現在一個自殺傾向者的身上,不只是單純的心理疾病因素,有許多長期性的壓力,以及存在關係裡的慢性焦慮反應,都有可能讓一個人的心理狀態變得更加脆弱,而失去了希望感。釐清存在在他身心的多重性壓力因素,主要是減少自責,透過去拼湊出他們生前的生活樣貌與乘載的壓力,能有助於讓自己因為理解他而減少誤解與自責,他雖無法在我們的身邊,但他與我們的關係並未就此結束,透過去認識與他接觸過的人,了解他人眼中的那個他,使得我們與他更加靠近。
 
2.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在李叔同的《晚晴集》有一段話:「世界是一個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你大聲喊唱,山谷雷鳴,音傳千里,一疊一疊,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當我們試著在每次想念自殺的家人出現傷心而又痛苦的時刻,相信離世在彼岸的家人感受的到我們對他的愛與思念,把不捨與難過化作一個又一個最深的念想給予我們的家人,每次一想到他,就放在心中想念他一遍,然後祝福他,也試著揣想著在他離開後,他會希望我們過怎麼樣的生活呢?
當我曾經問過一個來談者,他的媽媽會希望他怎麼樣繼續過生活,他說:「媽媽肯定會希望我還是開心地過著每一天,把爸爸跟妹妹都照顧好,讓她不用在另一個世界擔心著我們。」
這樣的傷痛或許一輩子都不會消失,只是隨著年年月月,想起自殺離世的家人慢慢地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與理解他(她),試著安頓好自己的內心,讓自己活在當下,懂得珍惜眼前人,也在自己心中念想著離世的家人,願他能夠安息,永遠留在著我們的回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