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心理師文章】離開的他,與被留下的你---談自殺遺族如何走過傷痛

文/三軍總醫院 林怡安 臨床心理師

       自殺者遺族,由心理學家史奈曼(Edwin S. Shneidman)於1970年代提出,指稱「因為自殺事件而遭遇痛苦的人」,他們通常是自殺者的家人伴侶、近親好友、乃至於工作或學校中曾經接觸過的同事、師長與同學等。史奈曼關心這群常在自殺事件中被遺忘的他們。因為自殺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痛苦、悔恨、悲憤、困惑、遺憾等等強烈的情緒往往會蔓延、擴散至自殺者遺族的生活,如果沒有好好的面對與處理,也許終其一生都會活在自殺事件的陰影中。

自殺者遺族可能經歷的複雜感受
       面對逝去者,自殺者遺族所經歷的悲傷歷程,相較其他預期性失落(如:親友因慢性病過世)承受更多內在與外在的壓力(呂欣芹,2007),包括:

  1. 非預期性的衝擊:自殺事件對周遭親友而言通常是突然、無法預期的,在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之下遭逢生離死別,自殺者遺族往往會感到震驚、困惑,當找不到具體的自殺原因時,他們可能感受到被逝者遺棄、或身負罪惡、悔恨的感受中。
  2. 社會大眾的異樣眼光:自殺行為在現今社會文化中仍被污名化,遭逢自殺事件的衝擊,多數遺族的傷痛無法述說,家族對逝者的哀悼儀式可能潦草結束,無法好好告別,主觀上也容易有不被社會大眾接納、羞愧的感受。 
  3. 責備逝者或自責:因為上述種種原因,自殺者遺族無以名狀的負面感受,很多時候只能轉化為對逝者的憤怒(無法諒解自殺行為),和自責(自己應該要能預防自殺的發生)等,更加難以消化心中的悲痛。

身為遺族的你,要如何走過傷痛?
  1. 先照顧自己。維持穩定的生活作息,是在遭逢生活巨變與情緒波動中站穩腳步的最佳基礎,例如:規律起床與就寢時間、三餐定時及均衡飲食、保持原有的運動習慣、持續上班或上課等。
  2. 學習寬恕。對於逝者的離去,你不需要為此負擔任何的責任,自責無法改變已發生的結果,回歸原來的生活並不代表遺忘及不再悲傷,所以放下那些對自己的苛責吧!
  3. 尊重他的選擇。你可能無法諒解自殺行為,你可能對他充滿憤怒,但也請你嘗試理解,他是在最無助的情境、逼不得已下做出了選擇。而你憤怒的背後其實是因為對他的愛、難過與不捨… 。若能理解他的痛苦,尊重他的選擇,你的傷痛也才能漸漸釋懷。
  4. 不要害怕「說」。當悲傷能轉化成語言輸出,將有助於自殺者遺族的情緒調適。「說」有很多種管道:可以透過書寫進行自我對話;可以向能聽你說,也讓你覺得安心的對象訴說;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協助。
       面對逝者的離去,遺族哀傷情緒的調適並不容易;走在復原的路上,請記得你並不孤單,可利用周遭社會資源,或主動向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及十二個行政區的心理諮商門診尋求專業協助。
 
參考文獻:
呂欣芹、方俊凱、林綺雲(2007)。自殺者遺族悲傷調適之任務─危機模式初步建構。中華輔導學報,22,185-221。
報導者(2017)。<倖存者的餘聲─自殺者遺族的漫長旅途>。取自:https://bit.ly/2P1tdtj

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關心您
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http://www.taipeipsy.org.t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