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文章】離開的他,與被留下的你---談自殺遺族如何走過傷痛
文/三軍總醫院 林怡安 臨床心理師
自殺者遺族,由心理學家史奈曼(Edwin S. Shneidman)於1970年代提出,指稱「因為自殺事件而遭遇痛苦的人」,他們通常是自殺者的家人伴侶、近親好友、乃至於工作或學校中曾經接觸過的同事、師長與同學等。史奈曼關心這群常在自殺事件中被遺忘的他們。因為自殺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痛苦、悔恨、悲憤、困惑、遺憾等等強烈的情緒往往會蔓延、擴散至自殺者遺族的生活,如果沒有好好的面對與處理,也許終其一生都會活在自殺事件的陰影中。
自殺者遺族可能經歷的複雜感受
面對逝去者,自殺者遺族所經歷的悲傷歷程,相較其他預期性失落(如:親友因慢性病過世)承受更多內在與外在的壓力(呂欣芹,2007),包括:
身為遺族的你,要如何走過傷痛?
面對逝者的離去,遺族哀傷情緒的調適並不容易;走在復原的路上,請記得你並不孤單,可利用周遭社會資源,或主動向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及十二個行政區的心理諮商門診尋求專業協助。
參考文獻:
呂欣芹、方俊凱、林綺雲(2007)。自殺者遺族悲傷調適之任務─危機模式初步建構。中華輔導學報,22,185-221。
報導者(2017)。<倖存者的餘聲─自殺者遺族的漫長旅途>。取自:https://bit.ly/2P1tdtj
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關心您
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http://www.taipeipsy.org.t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