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輕狂~校園守護 非你莫屬
發稿單位:自殺防治中心
發稿日期:99年3月1日
臺北巿每年約有20名12歲至24歲的年輕人死於自殺、500餘年輕人發生自殺行為,也就是說,每個月平均就約有2名年輕人因自殺而失去寶貴生命、40名年輕人以自殺行為解決生命困境;對於遭逢這些年輕生命殞落的親友們而言,來不及相處共度的歲月裡心中持續有一輩子的遺憾。
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針對98年度12-24歲自殺企圖的年輕族群進行自殺原因分析顯示,有76%的年輕人是因感情或人際關係因素而自殺,精神健康或物質濫用則佔44%,工作或經濟因素則有5%,學校適應或生涯規劃因素則有2%,生理疾病所導致的輕生行為則有1%;由統計資料中更發現,19-24歲者採取自殺行為的人數是12-18歲者的3倍,而主要造成19-24歲者的自殺因素則是感情問題(與12-18歲輕生者因與家人相處困難及感情問題為主要困擾的情形不同),該年齡層因人生發展階段,而與家人互動困擾減少,然而年輕人得到情感關係的自主,卻也意味要自己承擔戀愛關係中伴隨出現的傷害與風險。
整體而言,有35%的自殺企圖年輕人是因兩種以上的因素而選擇採取自殺行為;亦即,年輕人自傷舉動的背後隱含著複雜、又難以向人直言表達的困難。在防治中心關懷人員主動訪視的數百位年輕人中,不乏見到渴望親友同儕認同的年輕人以喝酒、鬥毆,及自我傷害的行為來引起他人的關心,更有求好心切的高材生因害怕家人會擔心自己有情緒困擾而長期將煩惱藏在心底,一直到意圖輕生時才被家人發現憂鬱病灶。因此,除了由專業人員針對自殺未遂者進行關懷輔導,增進校園學莘、師長對於週遭同學的自殺警訊辨識與及時關懷能力,才是更有效減少自殺行為的龐大助力。
有鑑於此,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自98年4月成立後,陸續辦理「校園守護」活動,除了針對校園師長進行自殺防治資訊講座與輔導實務探討外,也另於大專院校辦理「OPEN守護天使」活動,藉由對自殺防治資訊與自殺徵兆之知識性議題的瞭解外,另透過年輕人的團體活動體驗,學習如何面對自我壓力調適,並能適時提供協助給同儕,以減少不幸事件的發生;今年度則會更進一步與大專校園合作守護關懷服務,期待能與校園中的守護天使共同努力協助暫時落於生命低潮的學莘!
由於感情暨人際互動為年輕朋友引發自殺危機的主要因素,若能適切地對他們的心理感受作出回應,將有助於幫助他們度過困境。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提醒您,當您發現身旁的年輕人陷入情緒低潮時,請記得幾個應對的小撇步:
1、用理解與傾聽看待「想太多」的年輕朋友:對心情低落的人而言,叫他不要想太多反而像是一種指責,只會更令他感到無助。提醒您,多去理解年輕朋友正受困擾而無法不多想的心情,給予專注傾聽,使情緒低落的年輕朋友明白自己並非孤獨地面對問題。
2、接納負面情緒的表達:生活陷入低潮時,產生負面情緒在所難免,接納而不去否定年輕朋友主觀的痛苦感受,才能夠使對方因為感覺被了解而願意吐露心聲。
3、以陪伴代替評斷:尊重與不評價年輕朋友的意見或價值觀,以免陷入對錯的爭辯,反而拉遠彼此的距離,造成人際關係的二度傷害。
4、適時尋求專業協助:萬一年輕朋友心理困擾的問題過於複雜,無法單單透過支持、陪伴或傾聽便可以解決時,協助他尋求專業的精神醫療或心理諮商便是此刻的重點。
同時叮嚀您,在關懷年輕朋友時必備的心理建設:
1.接納青春期多變的行為:接納年輕人用不同於師長當年的網路文化、手機文化、PUB文化來渡過青春期渴望被看見與被認同的發展歷程,而不要因對新新文化的不熟悉與排斥而扼殺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機會。
2.尊重年輕人的獨立過程:父母必須「打從心底」接受孩子長大的事實並學習放手,或是幫孩子找個「懂得聆聽」、「能貼近孩子想長大心意」的大人,讓孩子有機會透過這個大人,自在地陳述自己。若遇到不願訴說困擾的孩子,則以主動與細膩的方式詮釋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被瞭解」。
3. 在承接年輕朋友的低潮情緒時,也要記得照顧自己的感受,必要時同樣勿忘尋求專業諮詢。
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
全國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